情境交融的阅读课堂
——浅评叶芙芳老师执教的《桥》
4月17号,在陆老师的组织下,有幸连听了由我们新教师中两位优秀的同仁叶芙芳老师和陈凤妩老师分别执教的《桥》、《四个太阳》。两位老师,一个是执教5年级,一个执教一年级,高低年级的课堂集中呈现,两位老师的风格也是迥然不同,却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学有收获。这里我想着重来谈谈听了叶芙芳老师执教的《桥》后的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叶老师的这整堂课的构思非常的完整、巧妙。虽然是新教师,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却是她成熟、老练的一面,完全不见生涩,令人佩服,基本上课堂处理的无可挑剔,亮点多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叶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导课之前,叶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录象,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都拉入了这种氛围中。同时叶老师让学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再如叶老师在后来教学中,两次运用音乐渲染,这音乐选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乐,一是山洪爆发时的声音,二是温柔凄婉的配乐,适时出示,恰当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中的情境,读有味,说有情。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课的又一大亮点,就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叶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叶老师请学生划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谈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来叶老师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接触这些文字,在练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交流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这时我想学生对这洪水的认识以不仅是开始时那段录象所带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次次对话中所带来的体验,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滋育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读的入情。同时教师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导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师生配合读中,再次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本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这里,还要讲的是叶老师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比如叶老师抓住“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大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读读说说。并抓句几个重点的句子,以及其中重点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的办事果断,到他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学生的感悟在这详尽的品读中,层层递进。同时叶老师还把品词与“写写练练”相结合,比如抓“揪”字让学生写一写,为揪字做注释,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藏着的意韵,使他们的情感自然得到升华。
要说这堂课觉得还可商榷的地方,只有几个小细节:
1“揪”字这里的教学提问有些模糊,学生的回答也就显模糊,“老汉揪出的是什么?”(指好的还是坏的?)
2老汉的形象似乎解读的不够丰满,作为一个党员的形象很突出,而他的父亲形象,他与儿子的父子之爱,是也是也应该讲一讲,使老汉显得更有血有肉。
总之,叶老师
的这堂课亮点十分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说话,写话,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五年级(下)《桥》第二课时的评课稿
这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地参与听课,评课的全过程。整个流程下来,我感受颇多,由于自身是教高年段的,所以对于叶老师的课,有了更多的领悟与反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堂课就像叶老师本人的性格那样——利索有力,荡气回肠。
一/人物形象体会“利索有力”
《桥》这篇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叶老师在教学情节的设计上,删枝剪叶,非常利索地抓住了老汉这一形象进行重点体验。
首先让学生通过对“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等句子地复习与深入研讨,体会洪水的凶猛,从而反衬出老汉的沉稳,冷静。
紧接着,再通过对老汉“父亲和党员”的双重身份的矛盾的解读,体会老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高风亮节的品质。在这里,叶老师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抓出重点词句来研读。如用补充空白的方式填写“老汉的_______像一座山”,学生回答得非常精彩——“老汉的威严像一座山”“老汉的形象像一座山”等等,在训练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到了老汉的高大形象;再如用抓重点字的方式,出示“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叶老师让学生说说老汉这一“揪”,不仅“揪”出了小伙子,还“揪”出了什么。学生被“揪”字紧紧抓牢,感悟出了老汉的这一动作包含着他的高风亮节与果决等等。此外,叶老师还通过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接着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学生在两句话的对比下,很自然地感悟出了老汉的矛盾心理,再次深刻地体会到老汉高尚品质。
最后,叶老师有特色地出示了一首诗,一首歌颂老汉的诗。这首诗的出现恰倒好处,浓缩并升华了学生们的情感,也让课堂落下了非常诗意的帷幕。
整堂课重点放在体会老汉的品质,感受老汉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荡气回肠”
叶老师设计的这节课,科学地运用了多媒体的功能。在课前活动中,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短片,让学生重温第一课时的情感,铺垫第二课时的学习。在课堂的研读中,气氛异常紧张时,叶老师选用节奏急速的曲子来烘托。在课堂的尾声中,则选用哀伤,悲凉的曲子。从山崩地裂到紧张急促再到哀宛抒情,最后以一首诗结尾。学生的情感也跟着跌宕起伏,最后归于哀伤惋惜。
总得来说,这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不仅包括叶老师这节课出现的闪光点,也包括叶老师身上出现的新教师共同有的不足之处。这些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比如教师的课堂语言该如何引导学生。在研读“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中的“揪”时,叶老师提问老汉“揪”出得不仅是小伙子,还是什么。虽然叶老师原本预设学生去体会出老汉“揪”出了党员的高风亮节,“揪”出了老汉的果断等,可是这个提问显得很含糊,让学生发生歧义。所以才有个别学生误会了,回答与此相偏离。这是教学对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精练,提问要明确的要求。另外课堂上的语言还包括评价语对学生的引导。新教师缺乏经验,难免出现评价语贫乏,所以我们以后应该向优秀的教师多学习这方面的东西。
对于评课,我也
是刚起步,外行的很。只发表了浅薄的观点,希望能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