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文君老师的《两小儿辩日》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朱文君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受益匪浅。“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出来的,让朗读成为师生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实现真正的对话,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我听课最大的感受。
首先,朱老师善于范读。因为语文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作者火热、丰富的感情寓于生动优美的语句中。朱老师先范读一遍全文,范读时全身心地投入,把自身融入作品之中,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同学听得如痴如醉,感情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同学又特别崇敬老师,加上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听到老师读得那么有滋有味,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模仿教师的范读中同学就有了朗读兴趣。《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下的课文,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两个儿童在为太阳何时近何时远而争论不下,于是问孔子,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的事。本文在教参中的立意在于表示两个小朋友的天真可爱以和孔子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同学虽然开始不太懂,但我觉得同学读着读着就懂了。
其次,我认为朱老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小古文教学中,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范围看,有指名朗读,有小组朗读,有班级朗读;从数量看,有个别朗读,有整体朗读;从效果目的看,有检查性的朗读,有理解性的朗读,有巩固性的朗读等等形式不一,要求不一,但目的一个,即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对文本意义的领悟。而在其中最能激励同学朗读积极性的就是朱老师善于调动同学的朗读积极性。特别是朗读竞赛,是同学感受语言、体会内容的有效形式,她既能激发同学对朗读的兴趣,又能促进同学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的内心体验。朱老师将文中两个儿童争辩的局部提出来,让同学之间相互争辩,同学在经历了前面一系列的诵读之后,尽管是同样的内容,但由于换了一种形式来诵读,同学的兴趣又高涨起来,于是,课堂内争辩声此起彼伏,同学们争得不亦乐乎,有些同学甚至相互争得面红耳赤。在这次争辩中,其实老师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同学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同学进入情境再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这局部内容,使得同学对两个儿童争论的局部印象深刻。继而,朱老师又让同学推荐班上争辩好的同学起来和老师争论,而这次的师生争论也正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理解古文内容的方法。
总之,“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出来的,让朗读成为师生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实现真正的对话,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