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教学反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教学反思

日期: 人气:
商城:学科

课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紧接着学习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来中间还有三篇小说,可是为了赶进度,只能这样跳跃式的前行。

我先让学生在早自习时预习了半个小时。在预习时,我一般不会提具体要求,只希望学生自由地裸读。这正如我要教一篇新文章,抑或是做一道现代文阅读题一样,先不去看参考资料,只求自己和文本自由地对话。其实,教学阅读和平时的阅读是不一样的。在预习时,就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阅读状态。而一旦进入教学阅读环节之中,我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之中,带着一种阅读的目的去读。

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几个字,让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哪些人所说的话?如果让你去读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句来读?第一问,学生非常容易找出答案。第二问,许多学生说用“平静”的语句来读。我启发学生:“从这句话中,‘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有没有自信力?”学生们说没有。我又接着问:“平时当你缺乏自信力时,你的心情如何?”同学们说“沮丧、自卑”。我问:“知道用什么语气来读了吧?”这时同学们豁然开朗。

文章第二部分是“直接反驳”的驳论证。学生对论点、论据比较熟悉,可对论证却往往只局限于四种论证方法,他们不理解论证其实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于是我便启发学生:“现在我们班张帅同学是男生,陈金同学是男生,梁占同学是男生,丁志豪同学是男生,于是就得出结论九(3)班同学都是男生。”同学们哄堂大笑,大笑后马上反驳,不是。于是我接着说:“对了,文章中对方所持的论据是事实,可这只是部分国民党反对统治阶级和所谓名流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用部分事实推导出一个全称的论点,这就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也就是论证过程出现了失误,因而鲁迅先生就紧紧抓住这一点,用嘲讽的语句推导出对方从来没有过‘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发展着‘自欺力’,可谓是一针风血。”

从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学好鲁迅先生的文章的。


课件
学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