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孩子拿了别人物品、财务的情况,不要着急下定义,觉得孩子就是“偷”东西了。很多时候,成人眼中的“偷”,很可能是孩子眼中的“拿”和“借”。“偷”他人东西是一种很严重的性质,具体孩子的行为是“偷”还是“拿”和“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小学生偷拿别人东西怎么教育
1.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
物权意识,简单来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也尊重别人的物品。
2.引导孩子分清“偷”和“借”的区别
告诉孩子“偷”和“借”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经过主人的同意。比如同学买了新的笔,你也想用用看,这个时候就需要和同学商量,问问同学是否愿意借你用一用,而不是趁同学不在自己拿过来用,如果没有经过同学的同意,这样的行为就是“偷”,是要承担后果的。
3.及时告诉孩子是非对错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需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行为的对错,一来可以做好当下教育,避免错失教育的最好时机,二来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算再小也不会被忽视,从而在今后更加严于律己。
4.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所以,父母们也应该自省,仔细想想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有些孩子偷东西是因为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特别缺少陪伴,孩子渴望自己的父母像别人的父母一样多管管自己。
5.对孩子讲诚实守信的故事
这些小故事很多,孩子都爱听故事,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强过你跟他讲大道理,他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你说的那些他听不懂也听不进。但是故事不一样,每个孩子都能听故事,他们希望能成为故事中的人物,以这个为契机教育孩子要成为诚实守信之人。
6.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不过要告诉孩子零用钱也不能胡乱花。教会孩子有计划用钱,不要买无用的东西,买了东西要记帐,从小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偷拿别人的东西
1.不懂得社会规则
小孩偷东西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并不懂得这种行为的社会学意义,也就是不懂得这是偷窃,而只是见到别人的东西好,他感到好玩、好吃、感兴趣等,于是就拿过来、据为己有。
2.道德感不强
小孩偷东西可能是未形成道德感或道德感不强,虽然知道偷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但是却不遵守,或者觉得拿了别人的东西以后不会被惩罚,也不会在内心形成羞耻和自责感。
3.好奇心驱使
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偷”东西,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想要了解和体验新鲜的东西,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不属于自己的物品。
4.价值观存在问题
孩子可能因为缺乏价值观的教育而偷东西,这种的孩子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教育和引导正确的行为准则,他们没有意识到偷东西是错误的行为。
孩子的价值观父母应该如何培养?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1.经常谈论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负责任、尊重他人等。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让孩子参与决定一些有关家庭、集体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
孩子需要学会判断是非对错,因此父母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听道德讲座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标准。
3.推崇正面能量
鼓励孩子成为积极、善良、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人,尊重和关心他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家庭中建立一系列的规则和价值观,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4.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或者家中的成年人,因此,大人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示范,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5.增长见识
多带孩子参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耳濡目染接受正确导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可以使他们更加开放和理解世界。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