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其中也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的严谨规矩,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笔带横势。
草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总体来看,草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大阶段。最初的草书是与隶书平行使用的。与隶书相比,最初的草书并没有严整、规矩的特点,显得相对草率,被称为章草。
大草属于草书吗
是属于的。大草又称“狂草”,在狂乱之中透出优美。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书家,在晋代小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小草更为潦草和放纵的草书。
其用笔连绵不绝,常一笔数字,变化丰富多端;笔画的粗细、轻重对比强烈;结字疏密,开合错落有致;章法奇逸跌宕,墨色的浓淡、枯湿相得益彰。
大草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笔势大起大落,狂放不羁;以至于成了脱离实用的纯书法艺术创作,其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狂草代表作有唐代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等和怀素的《自叙帖》等,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在书写上讲究简约吗
草书在结构上追求简约,常常是以点代画,或用一点代数点、数画,或用一画代数画。
为达到“流而畅”的要求,草书字的部首、偏旁甚至整个字都可以省简,而代之以约定俗成的“符号”,不同的偏旁部首往往可用同一种相近的“符号”来代替,被称作“互借”。草书化繁为简有规律可循,其笔画虽省,但笔意犹存。
草书的结构往往每个字的重心并不平衡,而是或左欹或右侧,字形或大或小,或开或闭,或伸或缩,或扁或长,极尽变化之能事。但草书常常是两三个字连成一气书写,如果把上下左右的字结合起来看、整行来看、整篇来看,则有跳跃参差、气足势全之美。
0 留言